版主:春之歌  

转一篇对【我是歌手01/30/2015】这一场的评论,感觉很合我意,叫个好! (影视在线)  4034次阅读

作者: 春之歌 @, 发表于: 2015-01-31 (3424天前)

观看【春之歌】的博客

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评价歌手的唱功。我想它是一个奇怪的构成,底层的地方,是硬件条件,歌手的声音机能,包括音准,音高、音域、音色,纯净度浑厚度乃至声音里细碎的颗粒感、丝状物。

再往上一层,是歌手的情感和语感。听众听来演唱者走肾还是走心,这是情感。而情感却又由语感构成,一句话里字句的轻重急缓,何处停顿何处高亢,何处该轻描淡写何处又该情真意切。它还包括歌手吐字时与音乐节奏、律动的吻合。

而顶层,是歌手声音的情怀,它所构建的声音形象。这已近乎玄学,却切实存在。譬如我重复多次的张靓颖的“小嗓”、无“婊气”,孙楠是歌唱的走肾派,韩红声音里永远有少数民族情怀与主旋律意味。对,还有上届冠军韩磊不论如何回避都挥之不去的“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它决定歌者的格局,因此有人张口便气象万千,有人不论如何伪饰都无改声音灵魂的苍白。

按理说唱功评述到这,都已经说到境界格局,之后论无可论。然而顶峰之上,依然有高下。好比世上大多人只在比拼努力,远没有到需要比拼天赋的地步。到了顶峰,真正需要比拼天赋,却回到人类最原始的生物机能——声音高一分,就是一分;舌头快一秒,就是一秒;节奏准一瞬,就是一瞬;音色讨喜一点,就是一点。这又回到了主观听感,却成了决胜关键,因为人类永远有立场、好恶。
扯了这么多,该回到本场《我是歌手》了。

1、胡彦斌《味道》胡彦斌有一种天赋,能把一首歌改得面目全非,却又顺理成章。胡彦斌有一种特色,任何歌曲到了他嘴里,都避免不了一种油腔滑调的味道。“大家都等着听胡彦斌这场比赛怎么改歌”并不是将值得乐观的事情,它意味着另一面,“胡彦斌没有办法老老实实唱好一首歌”。
本质上,胡彦斌还是个孩子,口袋里玩意太多,克制不住炫耀的欲望。毛笔课上,他写了一片,还不错。大家正准备鼓掌,它转身给你来了一段数来宝。顿时所有人哭笑不得。
坦白说,这场比赛胡彦斌吃了排名的亏。编曲本身挺能调动气氛,放在中间出场能获得更好分数。刚开场,观众还冷着呢,胡彦斌上来替后边的人热好了观众,然后鞠躬下场。
而本场比赛编曲做减法也是错误的选择——决定去留的一场,人家都带着碧昂斯的和声、湖师大的合唱团玩命儿砸观众呢。他倒好,从头到尾叨念做减法。
额外多说一句,有才华不假,但胡彦斌的音乐品味…就像张杰,永远脱不掉查润生的土味。

2、李健《在水一方》在某个一闪而逝的镜头里,李健说沈梦辰“像个小孩一样”。我想这是他不经意地内心吐露——歌者该有歌者宠辱不惊的气度,你们这一惊一乍的,上娱乐节目呢?虽然,这确实是娱乐节目。
我欣赏李健的风骨。他给太多人上了一课,如何在不同环境中保持本色,不亢不卑,不伪饰不做作。
而李健的延长,给其余6位歌者上了一节人文课。一首歌是有歌词的,歌者如何理解歌词,然后将它讲成故事:你必须用声音来写伏笔,写高潮;你必须用语调,在该释怀的地方轻描淡写,在该怀旧的地方情意深长;你必须用声音的密度,如一砖一瓦拦河筑坝,任观众情绪水涨船高,然后顺势而下,奔流飞跃。
这是本领,需要歌者有丰富的内在,对人文深刻的理解,去懂得歌词,将它描述给人听,让歌词成为它本身该成为的东西,故事,音乐,乃至情怀。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国度大多歌者文化水平不高,并不能真正理解歌词,更遑论将它演绎。
我强烈要求《我是歌手》第一季里被许多人认为无冕之王的林志炫列席旁听这节人文课。林志炫在歌词的念白上是不及格的——被盛赞的《烟花易冷》,你们没有发现他恨不得将每个字从词语、句子中独立出来,就像小学生练习的田字格,一板一眼,却因此连不成一句完整的话。林志炫的唱功是残缺的——声音技术上很棒,人文领域,如何让歌词成为它该成为的东西,零分。
不信,让杨宗纬与林志炫同台演绎林志炫最擅长的成人抒情慢歌,杨宗纬能爆他一条街。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声情并茂的真人朗诵,后者是微软人工语音,WinXP的版本。找来杨宗纬第一季的《馋》听听看,你就懂了。
还是说回李健吧。他的存在让华语歌坛90%的歌者显得小学语文没有毕业——如何令歌词轻重急缓各自得当,不煽动听众情绪,只等它水到渠成。更不是“举起你们的双手”,“吉他手!!!”“鼓手走一个!!!”。是的,韩红阿姨,说的就是你。

3、古巨基《Monica》
舞蹈是减分项。虽然带来新意,但古巨基的舞蹈有一种天生的力量不足感。是士力架广告里的“饿货”,电池没电时的收音机。
致敬偶像帮了大忙。在一个大家听到朴树“暌违十年”就开始眼睛和灵魂一起湿润的时代,提起“哥哥”,多少听他歌不超过5首的人就开始缅怀。刻奇是一种病。
古巨基悄悄将一句Monica改成了张国荣。这很好。其余无感。


4、韩红《海阔天空》
不可避免地,人都有局限性。就好像比赛进行到第五场,韩红每首歌里都有挥之不去的少数民族情怀。这是她的出身。
而这一场,韩红将自己身上另一个标签暴露:体制内歌手。韩红版的《海阔天空》简直是积极向上主旋律,“从不结果,不论种什么梦”唱出了“在逆境中保持革命乐观”的味道;“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简直是哈工大《我相信》里的年轻与朝气。
摇滚歌曲的特点在于“又苦又酷”,痛苦就痛苦,毫不掩饰地颓废,毁天灭地地绝望;痛快就痛快,功成名就之后“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清我”的意思其实是“冷漠的人擦亮狗眼看看今天的我”。
这是韩红的局限性。一方面受制于体制内,另一方面,因为人文修养的不足。她声音机能了得,高音逆天,但这些并不能帮助她理解某一句歌词所蕴含的苦楚或痛快。
在她那里,所有的事情都有标准答案。逆境中,乐观;顺遂时,戒骄戒躁;感谢生活时,记得先谢祖国;所有的歌曲,千言万语都能化作主旋律——歌唱祖国。
五场比赛下来,你们发现韩红真正的短板了么?她和林志炫一样,只有一种唱法。林只能唱成人抒情慢歌,而韩红对歌曲的再演绎只能通过编曲,唱法上永远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海阔天空》里那个逆天的高音,并不足以令她获得好名次。

5、孙楠《一块红布+南泥湾》
文学素养负分。生硬拼凑并不真正代表情怀。孙楠的唱商之低,被我屡屡黑为“走肾不走心”。就好像莱昂纳多一皱眉头——“奥斯卡评委快看,我要飚演技了”,孙楠一皱眉头——“你们听好了,我要开共鸣了”。
某些歌曲拥有自己的格调。从出世开始,这种作品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哪怕每一个停顿,都牢牢被作者的个人风格所嵌入,并不因为改编而发生变化。
比如《一块红布》,我并未听过原作,但孙楠演绎的时候,我分明察觉到歌曲的节奏、调式透着崔健的味道,抗拒着台上的歌者。所以直到第二次主歌,孙楠被崔健上身,《一块红布》才真正像一块红布。
看得出,孙楠认真玩过一阵子摇滚。因为在第一次副歌某些0.5秒,他居然走心了,人歌合一。当然,迅速再次出戏另说。


6、张靓颖《Bang Bang》
碧昂斯的和声请得好。它令我不必再费口舌形容为什么张靓颖是“小嗓”:背后四个环绕立体声,前端一个单声道小喇叭。
这种感觉也见于《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决赛,张玮与亚当•兰伯特同台演唱《Whataya Want From Me》。虽
然在竞演首场套上了华丽的长裙,但张靓颖骨子里永远是个小女人。看看她在压力之下的表现,表面上“我没事”,谁都知道潜台词是“快来宽慰我”。
是的,她没有“婊气”。我再复述一次:所有欧美天后身上都有一种“婊气”,无婊气不成大器。这是一种压力当前“老娘可是见过大世面”的自我,自在,自大;女人区别于小姑娘的,不必放在表面,但身体里一定有的风情、媚骨。
你若还不能理解,可以看看茜拉自唱《Rolling in the deep》,或是泳儿《浮夸》的Live——同样是比赛,一个平胸姑娘如何通过眼神与抚摸麦克风架,媚得令心“噗通”一下,只一下。


7、黄韵玲《我等到花儿都谢了》
只一句:好的唱功,大概就是寂静时的一下擦弦——声音极细微的地方,心弦动了。


完整帖子:

 主题RSS Feed

打开手机微信,选【发现】->【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就会在手机出现这个帖子,然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选分享到朋友圈。
我是歌手 新闻速递 谈股论金 聊天灌水 影视在线 心灵大学 原创天地 笑话连篇 美食天下 视觉艺术 伴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