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眉子  

说说汪精卫的诗 (原创天地)  3379次阅读

作者: 闲茶蛋 @, 发表于: 2016-06-21 (2925天前)

观看【闲茶蛋】的博客

  汪精卫的名气够大,虽然各人对他看法不一。和他名气一样大的是他的才气,才气有多大呢?孙中山请汪精卫做秘书,起草文书提笔立就,都不用改。陈寅恪钱钟书这些学界大牛给汪精卫点赞,这足够说明其才气之大。汪精卫有诗集《双照楼诗词稿》。


  政治领袖擅长写诗的不多,孙中山写得不错但数量太少,自己也不当回事。袁世凯和蒋介石虽然写过几首诗,但明显属于“衮衮王侯”、“纠纠武夫”之作,不够专业水平。北洋大总统徐世昌是前清翰林出身,有八部诗集,但不少诗是别人写的挂在他名下,水平参差不齐。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是前清秀才出身,写诗是本行,但留存的诗少水平一般。除此之外,政治领袖中写诗水平高的只有毛泽东了,他二人的诗自然会受到比较。


  有人说汪诗不如毛诗有气势。评价诗词(包括书画等其它艺术),气势并不是最高指标。李杜称诗仙诗圣,不是因为他们的诗多有气势。传说赵匡胤所作的“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朱元璋的“采石矶兮一秤砣,天边明月作挂钩”,贾雨村(曹雪芹)的“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等,气势比李杜大得多,但这种诗小说故事里穿插一下,算不上名篇。传为老毛早年的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亦是此类,《沁园春·雪》虽雅致厚重一些,但基调和前几首无异。


  汪精卫出自文人家庭,从小父兄督促甚严,所以他的功底比老毛强,炼字造句沉郁凝重。毛泽东出自农民家庭,不是看不起农民,论种地干活自然是农民强,论诗词肯定是文人强,这是各有所长。老毛的文史修养主要靠自学,接触的大多是文化不高的工农,所以他的诗多数直白口语,如“霹雳一声暴动”“分田分地真忙”“喜看稻菽千重浪”“敢教日月换新天”,和喊口号差不多,为后来“老干体”之滥觞,作为宣传工具可能效果不错,但作为诗词来说水平不高。毛泽东诗词非无佳作,如《忆秦娥·娄山关》《浪淘沙·北戴河》等,可惜数量不多,在他全部诗词中的比例也不高。当然毛自学至此,天赋高超,如果和汪在同一起跑线,胜出也说不定。


  但历史没有假如,汪诗整体数量质量都比毛诗可观。汪诗最为人熟知的是“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写于行刺摄政王失败被捕后,同时写有四首: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其余三首更佳,以慷慨语写慷慨事是常规方法,以婉约语写慷慨事、以慷慨语写婉约事,则别开生面。第一首用精卫填海,第二首杜鹃啼血的传说,语绮丽,意悲壮,一波三折而出,胜于呼天抢地式的豪言壮语。再看毛泽东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红旗漫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老毛乐观是乐观,但“英雄豪杰”“红旗黑手”这类词入诗索然无味,而且对仗的上下句意思相同,叫作“合掌”,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是律诗的忌讳。


  再看二人同题词《金缕曲》,汪精卫在狱中写给陈璧君,毛泽东出席三大离开长沙时写给杨开慧,都是写给LP,心情都不大好,可以对照着读。


汪词如下:


别后平安否?便相逢、凄凉万事,不堪回首。国破家亡无穷恨,禁得此生消受。又添了、离愁万斗。眼底心头如昨日,诉心期、夜夜常携手。一腔血,为君剖。泪痕料渍云笺透。倚寒衾、循环细读,残灯如豆。留此余生成底事?空令故人僝僽。愧戴却、头颅如旧。跋涉关河知不易,愿孤魂、缭护车前后。肠已断,歌难又。


毛词如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两词都是佳作,汪词一贯的深沉痛切风格。毛词和他多数风格不同,可能写此词时尚未脱“书生意气”,故没有口号式的大白话,“人有病,天知否”尤佳(据说是晚年修改)。但是后面“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意象暴烈,和整首词不合拍。壮美的家国情不能和柔美的儿女情融为一体,是作者功力不足。老毛以天资悟性胜,诗词书法乃至文韬武略都凭才气驰骋,不是靠长期正规的训练积淀起来的功力,细微处就比不上汪精卫这样的“正宗”文人功底扎实深厚。




  汪精卫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在国共两党都不受待见,导致身后狼藉。但不管政治怎么样,他的诗词书法都臻于名家水平,其诗词则沉郁怆楚,偶见清新古艳,为近现代大手笔。其书学董其昌,为典型“帖学”风格,可能骨力稍弱,论气势不如毛字(又是气势),但用笔精妙则胜出。


  汪精卫的才华和性格是典型的传统文人,一种人必需根植于一种社会,中国传统文人根植于家国同构的农耕士绅社会,汪精卫时代的中国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延续千年的社会结构发生彻底的改变,诗词这些文人调调失去受众和市场,汪精卫纵然诗词高妙,也难以名世,注定只有少数人把玩。






完整帖子:

 主题RSS Feed

打开手机微信,选【发现】->【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就会在手机出现这个帖子,然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选分享到朋友圈。
我是歌手 新闻速递 谈股论金 聊天灌水 影视在线 心灵大学 原创天地 笑话连篇 美食天下 视觉艺术 伴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