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眉子  

说说诸葛亮-子午谷计 (原创天地)  3006次阅读

作者: 闲茶蛋 @, 发表于: 2016-09-06 (2850天前)

观看【闲茶蛋】的博客

采用魏延的子午谷计就可攻克长安收复中原


  对诸葛亮的各种争议以这个观点最热门,子午谷计可行性分析由来已久,自从裴注三国志引《魏略》记载此计,后人就设想其可行性。原文是这样:“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计划看起来很诱人,但能否实现,失败会有什么后果?


  第一步要保证魏延带的一万军队在十天内平安抵达长安城下,子午谷在秦岭中,长约330公里,所经皆是悬崖绝壁,如李白《蜀道难》说的那样“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可以想见行走的困难。当时子午谷南北出口都在魏国控制中,历史上但凡子午谷不在己方控制下行军皆无善果,东晋桓温北伐取长安,命大将司马勋从汉中取道子午谷向长安进军,但未出谷就被前秦击败。五代后蜀孟昶遣李廷珪从汉中出子午谷援助占据长安的后汉叛将赵思绾,也是灰溜溜地败回。明末李自成的舅舅高迎祥从子午谷行军取长安,明朝兵部尚书孙传庭在黑水峪伏击,高迎祥被俘。即使对于控制子午谷南北出口的魏国来说,从此处行军也不易,曹真伐蜀取道子午谷遇上大雨,用时一月行未过半只得撤回。所以从子午谷进军安全出谷的概率尚且不高。


  第二步出谷后要靠这一万士兵,其实精兵只有五千,另五千运粮兵的战斗力必定不如正规兵。这点兵力能不能短时间打下长安城?长安是大城,硬攻城池历来是兵家之忌,兵法说“攻城为下”,爬云梯攻城短时间内取胜的例子极少。魏延的理由是长安主将夏侯楙“怯而无谋”,必定不会奋勇守城,只会弃城逃跑,所以长安必定一鼓而下。可是万一夏侯楙不跑呢?并且魏雍州刺史郭淮是名将,就驻扎在附近,郭淮如果赶来救援,长安还能攻下吗?诸葛亮的主力大军能不能正好在这时赶到?


  第三步即使攻下长安如何守住,长安以西是雍凉各州,以东是潼关洛阳,东西两面都在魏的势力范围,即使诸葛亮大军及时赶到也是陷入魏军包围。打仗既不能强攻城池,也不能困守孤城,吕布困守徐州死了,关羽困守麦城不得不突围但还是死了,守长安一座孤城并没用。


  子午谷计策如果失败,不光魏延和一万士兵有去无回,诸葛亮的主力大军也进退两难。即使成功,困守长安也将陷入苦战,成为曹操说过的“鸡肋”。所以这个子午谷计策不论成败都不可取。


  《三国志》中没说走子午谷,只说魏延“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韩信取关中和诸葛亮北伐的情况存在不同,暗度陈仓成功是因为陈仓小路在当时少有人知,对方毫无提防。计策贵在创新,创新才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一样的计策只能用一次,韩信成功以后别人自然会对犄角旮旯的小路多加留神。仿效韩信不是创新,达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成功的概率必定远低于韩信。另外韩信那时关中守将为章邯等三名从秦投楚的降将,在关中人心不附,加上项羽杀子婴烧秦宫,刘邦与秦人约法三章,废秦苛政,关中皆言沛公仁厚,人心归附,故此一旦攻下一城周边望风而降。蜀汉在关中地区尚未得人心,魏的统治却已稳固。还有一点,项羽定都在彭城,今天的江苏徐州,离关中太远,等项羽接到战报赶过去救援,刘邦早在关中站稳脚跟。魏国都城在洛阳,比彭城近三分之二,骑兵马上就可赶到潼关,所以诸葛亮对魏延的计策“制而不许”。


  有人说之前曹操偷袭乌巢和后来邓艾偷渡阴平都成功,人家冒险能成功为什么判定魏延冒险就不成功呢?具体情况不同,官渡至乌巢大约六七十里路程,而且较平坦,一夜可达,翻越秦岭路程十倍于官渡至乌巢且险绝;偷袭乌巢有许攸告密,确定乌巢守卫松懈;乌巢只有营寨没有城池,长安城高墙厚,潼关天险,攻打难度完全不同;袁绍无主见,手下谋士将领各自为政,魏国从曹睿到司马懿曹真郭淮一干雄主名将。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蜀汉已经朝政废弛内外交困,具备灭亡的条件,有阴平之险而不知守。而魏延提议奇袭的时候魏国内政远未到达灭亡的地步,即使奇袭得手亦仅伤其皮毛,不可能一举灭其国。再者不论魏延时期还是邓艾时期都是魏强蜀弱,邓艾如果失败,不伤魏之元气。魏延奇袭如果失败,蜀汉必伤元气。押赌只能小赌,大赌必输。


  对于强大的对手,偷袭即使成功也未必代表最终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最终还是战败。曹操偷袭乌巢成功导致袁绍最终败亡有多方面原因,乌巢为袁绍粮草辎重所在,对全局影响极大;袁绍内部意见不一,谋士将领互相倾轧,高览张郃两员大将降曹;后续仓亭之战曹操再次大败袁绍;最关键的是袁绍年纪比曹操大,儿子却不争气,袁绍死了后继无人,平民拼爹,大佬拼子,这是题外话了。所以不能把偷袭乌巢和偷袭长安放一块比较。


  打仗不是赶路,哪条路近走哪条。面对魏这样的强大对手,只能从外围一步步来。一个例子是楚汉战争前期刘邦趁项羽在齐地平叛,集合五路诸侯56万大军偷袭楚都彭城并占领,以为可一鼓灭楚,项羽闻讯率3万精兵回援,仅半天时间就大败汉军,刘邦父母妻儿被俘,诸侯叛汉投楚,元气大伤。另一个例子是朱元璋北伐灭元的战略不是直冲大都,而是“撤屏蔽、剪羽翼、据户槛”,过程是先平定山东、河南,向西占领潼关,使大都处于孤立,然后才从开封渡黄河进军河北。朱元璋灭元的时候形势已是明强元弱,尚且循序渐进,何况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比蜀汉强得太多,绝无可能长驱直入长安洛阳一举灭魏,只能一步步蚕食,陇西正是首先蚕食的目标,因为陇西不是曹魏的根据地,统治相对薄弱;出秦岭即是关中平原,平原作战以骑兵为先,中国少良马,大多得自西域,凉州民风剽悍顽强,占领此地可补充良马精兵,收到削弱敌人增强自己的双重效果。所以先取陇西是遵循战争规律的打法,直取长安是一厢情愿只顾痛快的打法。


  战争是耗费和牺牲极大的不得已行为,必需慎重考虑,几乎所有军事家都对出战前的“庙算”极为看重,不是说算得慎重就能绝对取胜,没人敢打这保票。慎重的意义在于,万一失败,损失能控制在什么程度,如果胜率较高并且失败的损失在可承受范围内,那么可以一战。如果不能承受失败的损失并且胜算不大,那么这仗不用打。子午谷偷袭胜算不大,失败后损失不小,此计是“危道”。华尔街有句名言:市场上有胆的投资者,也有长命的投资者,但没有又胆又长命的投资者。满仓频繁短线交易大多亏损甚至爆仓,除非有无穷无尽的补仓资金。战争比投机炒作的风险大多了,钱亏了还能重新挣,人死了没法重新活,所谓“不试下怎么知道能不能取胜”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损失着落在说这话的人头上,他就不敢这么说了。


  出身于黄埔军校的军史专家李则芬对子午谷奇袭的不可行有详尽分析论述,以关键字“李则芬 子午谷”搜索即可得,人家打过仗做过旅长师长副军长,远比没上过战场的键盘军事家网上谈兵靠谱。


完整帖子:

 主题RSS Feed

打开手机微信,选【发现】->【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就会在手机出现这个帖子,然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选分享到朋友圈。
我是歌手 新闻速递 谈股论金 聊天灌水 影视在线 心灵大学 原创天地 笑话连篇 美食天下 视觉艺术 伴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