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眉子  

开封府为什么治不了牛二 (原创天地)  3636次阅读

作者: 闲茶蛋 @, 发表于: 2016-09-26 (2829天前)

观看【闲茶蛋】的博客



  说起开封府,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包青天,那是明察秋毫铁面无私,什么样的坏人到了开封府都乖乖伏法。可是在包青天时代以后不到半个世纪,出了个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堂堂开封府却拿这牛二没办法,“开封府也治他不下”。


  这么大的开封府,天子脚下,皇城重地,为什么治不了一个牛二?是牛二背景雄厚有大官做靠山吗?牛二只是个“破落户泼皮”,就是被鲁智深扔到粪池里的那一类人,牛二被杨志杀死后连个苦主也没,可知他不仅没靠山,连亲属都没,光棍一条,要治牛二应该没有人情面子的压力。


  那么是开封府尹昏庸无能?从后面发落杨志和前面处理林冲持刀闯白虎堂来看,这个掌管开封府的滕府尹算是较有良知有主见的官员,他敢顶住高俅的压力为林冲求情,不按高俅的意思判林冲死刑,可知不是吃干饭不管事的主。或说前后开封府尹未必是同一个人。林冲遭陷害在五六月,杨志发配到大名府是次年二月初九,只隔了半年多,牛二在京城耍无赖耍出名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句老话叫“三年名难出,三年名难没”,一个底层百姓没点苦功修炼混不到“京师有名”的“没毛大虫”,所以基本可认定治不了牛二的开封府尹和开脱林冲的滕府尹是同一人。


  那么一个明白官怎么就治不了一个光棍无赖呢?这是因为牛二惹的官司“恰到好处”,够不上杀头充军,牛二的罪状“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大致是在街市白吃白喝,无理取闹,敲竹杠耍无赖,当街谋生的肯定是小商小贩,不会有值钱的东西,牛二白吃几个果子点心什么的,最多值个百十文钱,够不上抢劫或盗窃罪。由此产生肢体冲突则因为牛二身强力壮,只有他打别人的份,别人打不了他。但是牛二打别人也不至于打到重伤或死人,因为牛二没有武功,杨志随便一推他就跌一交,牛二光杆司令一个,街上做小买卖的毕竟人多,打起来不会多严重。


  这就是牛二的精明,他犯的罪状只在扰乱治安的范围之内,不到刑事犯罪的程度。宋朝对打架斗殴的处罚分几等,流血是轻伤,处笞杖四十,伤至骨骼内脏眼睛五官为重伤,视程度从笞杖八十到流放三千里,伤人致死则以杀人罪论处。开封府对牛二的处罚大致就打四十到八十杖,打过还得放人,没别的办法,砍头,他没杀人;流放,他没把人重伤;罚钱抄家,他没钱没财产,光脚不怕穿鞋。被牛二欺负的老百姓更没办法,打又打不过他,就算下个套设个坑,真把他打死打伤得吃官司,找他家人老小报复呢,牛二光棍一条上无老下无小,反倒是做小买卖的都有家有口不想惹事。这场较量中,牛二豁出挨几十板子,反正皮糙肉厚挨得起,除此之外他没有风险,永立不败之地。估计开封府玩到后来头大抓狂:抓来打,打了放,放了还闹,闹了再抓再打,何时是头,这就是“治他不下”。


  那么开封府就不能下点狠手为民除害吗?往重里说,直接推出去斩了。含蓄间接一点可以发配几千里外充军,这辈子别想回来,和处死差不多。至不济下到大牢里关一辈子,无亲无故的牛二还能越狱造反不成,怎么处置还不是府尹大人一句话的事?还真不能府尹一句话,虽然府尹是一府之长,好像最大,但是审判罪犯不是府尹说了算,管刑讼的官职尚有判官、推官、孔目等,开封府有左右两厅,各设一名推官为长官。孔目的意思是“如一孔一目,无不经其手”,是具体办事的职务。比如林冲案是孔目孙定拟的“误入节堂”,杨志案是推司拟的“斗殴杀伤,误伤人命”,而且定什么罪得与事实相符,判什么刑得于律有据,不能信口开河。


  那时候虽然没有法院,一个地方或部门的长官兼民政财赋刑狱各种职权于一身,看似一人独大,却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还得按律行事,即使是徇私舞弊诬陷栽赃,也得把程序走完整,说得难听点样子得装好。高俅想整死林冲,不能一句话拿下直接杀,费心思在白虎堂安排下圈套让林冲钻,逮了现行有了“证据”还不能自己处理,得移交到开封府。开封府尹不肯判处林冲死刑,高俅也没办法,“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高俅想名正言顺地杀林冲的计划最终破产,只得另想暗杀的办法。开封府依照律条治不了牛二,高太尉假借律条也杀不了林冲,宋朝还是有王法的。


  不光是府尹太尉不能想怎么就怎么,就连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不是为所欲为。唐宋两朝有规定,皇帝的命令必需经过中书省审议,门下省复议,再交尚书省执行,三省中如果有一省通不过,那么皇帝的命令就无效。经过三省审批的合法诏令用红笔写在黄纸上,称为“朱敕”,装入公文袋端端正正封好,称为“正封”。如果没有经过三省审批的不合格诏令只能用墨笔书写,斜着封口,称为“墨敕斜封”,百官有权抵制这种无效的诏令。唐中宗时向屠沽之辈卖出一批官职,因为是皇帝私授,时人称为“斜封官”,这批非法官员得不到官僚群体的承认,后来仍然回去干老本行。中书舍人刘祎之抵制武则天的敕命,称“不经凤阁鸾台,何谓之敕?”武则天太强势,对此怀恨,找了个借口逼刘祎之自尽。宋仁宗朝宰相杜衍抵制仁宗私授给宠幸者的封赏,称“凡内降与恩泽者,一切不与,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把皇帝的敕命原样当面还给皇帝,仁宗无可奈何,只得表扬几句。包拯更是当面和宋仁宗争吵,反对给国丈张尧佐加官,包拯的唾沫溅了仁宗一脸,仁宗只能回到后宫对张皇后发火:“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岂知包拯为御史?“宋朝不少皇帝尝过“一票否决”的滋味,宋朝皇帝的命令要经过宰相、中书舍人、给事中、台谏等几道关口一致通过才可以生效,如果有一关不通,那么圣旨也不好使,皇帝常常感叹“官家岂得自由行一事”、“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


  神通广大的孙猴子戴上紧箍咒才安分,对于神通广大的人或机构必需都给戴上紧箍咒,这样才不会天下大乱,像高俅武则天这样的强势者,紧箍咒不够紧就还要伤人,如果没有紧箍咒那还了得。


完整帖子:

 主题RSS Feed

打开手机微信,选【发现】->【扫一扫】左边的二维码就会在手机出现这个帖子,然后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选分享到朋友圈。
我是歌手 新闻速递 谈股论金 聊天灌水 影视在线 心灵大学 原创天地 笑话连篇 美食天下 视觉艺术 伴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