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 (原创天地) 5804次阅读
观看【眉子】的博客
6/28/2018
十多年前,老蒋两口子跟当年许许多多的留学生父母一样,第一次赴美探亲,为的是带孙子。
老蒋的儿子小蒋,从来都是全家的骄傲,典型的“别人家孩子”。聪明勤奋,一路高歌猛进,读到牛津博士,解决了一个什么世界级的难题,提前毕业。辗转美国,继续博士后。一说起来,亲戚朋友,邻里同事,无不艳羡,高山仰止。老蒋两口子脸上,无限光彩。这还不算,儿子一分钱没花,娶个老婆,也是博士。珠连璧合,神雕侠侣。
媳妇小景,绝对女强人。挺个大肚子,过五关斩六将,硬生生应聘进入一家总部在欧洲的世界知名药企,福利不要太好哦,尤其是产假。人事部与之商榷,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情况,是不是等生完孩子再来上班呢?小景斩钉截铁回答:“我可以干!”履职结结实实干了一个月,该做试验做试验,该申项目申项目,毫不含糊。然后心安理得休产假,拿全薪。
儿子小蒋,还没有出头。读过博士博士后的人都知道,弹性时间,没有谁规定八小时工作日。所以大家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基本上都是十几小时泡在实验室,没有节假日。不排除有个别混日子的,但绝大多数都是工作狂。遇到实验胶着状态,每两小时测一次数据或者解剖个老鼠看毒性反应的,30小时不眠不休连轴转也不稀奇。而且博士后的工资少得可怜,如果按实际投入的时间摊下来,时薪还不到清洁工的一半。等跳到公司或者熬到教授,收入翻番,才算脱离苦海。
工作性质决定了,小蒋没有条件照管产妇婴儿。搬救兵。
这边厢,老蒋两口子自然兴高采烈,采买了许多婴儿衣物,给媳妇的见面礼,给儿子的大包小包东西。登机。
来了一看,挺好,不错。住的公寓,两室两卫,老蒋两口子单独卫生间,跟儿子媳妇不打裹,客厅也大,铺的地毯。门外大马路,车水马龙,热闹。因为跟儿子所在的那个著名学府隔得近,方便,这栋4层小楼住的基本上都是博士。房租高,大家经济有限,象他们家那个房型,都是两家合租。既然媳妇已跻身世界五百强,房租自然不在话下。条件优渥。老蒋直接接管厨房,反正在家里,买汰烧本来就是他一手一脚包圆。伙食品质直线上升,儿子最舒服,全部是记忆中美好的故乡味道。
老蒋两口子一边倒时差,一边急切地盼望孩子的到来。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问题。媳妇生孩子,闻不得烟味,派儿子跟老子谈。老蒋精精瘦瘦一个人,七十有奇,烟龄半百,手上两根指头熏得金黄。跟绝大多数烟民一样,宁可不吃饭,也不能不抽烟。相伴一生,肯定是要带到坟里去的。当年计划经济凭票供应,那么紧张,钱也缺票也缺,都没有断顿,现在让他戒了,那不是要他的命?物质决定意识,他身体里的血液早已经跟尼古丁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维持常量平衡。一旦切断来源,那这个平衡会不会打乱?那还有得活吗?我就认识谁谁谁,一戒烟,死了。还有谁谁谁,戒烟以后反而生了癌症,也没活几天。这烟不能说一下就戒的,下陡坎不行。话说到这个份上,儿子没辙,媳妇那边也要交待,来个中庸之道,那戒不了,少抽点吧。
很快,老蒋就领教了这个“少”字的厉害,约等于无。放眼望去,美国抽烟的人也不少。走在大街上,不管哪幢楼,特别是写字楼,门口总有三三两两的烟民,男女不限,脖子上挂着公司带照片的卡牌,一边吞云吐雾,一边互相搭话,门口地上也常常有许多的烟头。行人路过,一大阵烟味。殊不知,美国所有的办公地点都是禁烟区,不设抽烟室。无论是十几层还是上百层的大楼,要抽烟,都得坐电梯下去到门口室外去抽。只消看看那幢楼有多高,你自己算算这个比例如何。绝非国内人手一烟烟不离手的状态。声色犬马。男人不抽烟,少在世上颠;男人不喝酒,莫到世上走。但在美国,感觉抽烟跟吸毒差不多。
而且政府对烟草课以重税。一包烟的售价,当时已达 $7元,抵国内一条,高于一个麦当劳套餐。蒋老爹了解到这个行情,看看自己带来的存货所剩无几,一股巨大的危机感油然而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钱哪来的烟?本来在钱面上,儿子就矮一头,自己还怎么好去拖他后腿?媳妇说了,新生儿不能吸二手烟,这是明着要掐他的火。思来想去,为了家人健康,只有委屈自己一些,主动自觉将烟量骤减。最后定格在早,中,午,晚,每天四支,搬着指头数时辰,守着存货又捱了一阵。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别的探亲的老人,笑道:这个老蒋真有意思,明明是自己儿子家,他说寄人篱下。
蒋老爹雷打不动,按时出现在大楼门口,享受那一支神仙烟。天冷了,羽绒服外套穿戴整齐,赏雪,看车,抽烟。偶尔有人进出,打个招呼。
这个北方城市,冬季漫长。其时小布什在位,政府经费紧张,连接关闭了17个避难所。报纸头版正中一幅照片,一个无家可归者在一家避难所门口,冻死了。很可能他不知道这家已经关门大吉,晚上摸过来也没有力气再走了,坐在门口,早上才被人发现。蒋老爹站门口抽烟,听闻此讯,叹道:这是美国啊,大城市,居然还出这种事情!路有冻死骨。我们中国决不可能!
探亲的父母,在国内也许也有牢骚,一旦出国,一定是爱国者联盟。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
但是蒋老爹还是蛮实事求是的,美国也有先进的地方。媳妇生完孩子,乳腺炎,跟医院打电话描述症状,人都没有去,面都没有见,对方确诊,这个是产后常见病,直接将处方发到药房,去拿药,回来用了就好了。当年,国内的大儿子媳妇,也是乳腺炎,来来回回跑最后又住院,可把一家人折腾得够呛。还有科学育儿。国内的大孙子从小是蒋老爹带的。那时候流行蜂王浆,蒋老爹拣好的买,冲水,灌奶瓶里给孩子喝。孩子不能吸收,反而生病,拉肚子,都不知道是蜂蜜惹的祸。美国这里明确规定了不能喂婴孩蜂蜜。早知道,孩子也不遭罪。
说到科学育儿,蒋大妈看法迥异。媳妇有张表,孩子的吃喝拉撒都在上面。几点几时分喂奶,进食量如何。几点几时分换尿布,排泄量如何。体重身高均有记载。生成曲线。基数对比。阿是你实验室小白鼠啊?
小蒋两口子办绿卡,材料递上去又打回来,来来回回出错,月子里尽在干这个。盖因蒋的拼音jiang,比景的拼音jing,多了一个a,办事员要么以为拼写错误要求改正,补充证明材料;要么以为工作疏忽自作主张添加了一个a,结果就又错了。美国的家庭传统,女人婚后冠夫姓,也难怪办事员闹不清。可是现代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谁会去叫个什么陈方安生,蒋宋美龄?美国居然还在搞这一套,夫为妻纲。老蒋暗想,有点意思。
转眼媳妇产假休完上班,孩子就只能扔给爷爷奶奶照看。蒋大妈显然不能完成媳妇的科学表格,而且也不屑,什么东西嘛,养孩子是这么样养的吗,我们都没养过孩子的?我两个儿子不都长好好的有模有样。哪是这么个搞法!
孩子习惯了母乳,不适应奶粉,换了几个牌子都不行,没有食欲。后来又搭辅食,也不行。断断续续的,生了几次病,吃东西吐。一家人跟着着急上火。蒋大妈心疼孩子,怕她吐,一次少喂一点,宁可自己辛苦些,多喂几次。媳妇更着急,眼巴巴看着孩子瘦肌肌的,体重掉到全美平均线的2%,恨不得多塞点,一口吃个大胖子。
最后媳妇给孩子下了硬指标,必须完成一定的日进食量。婆婆执行力不够,自己回家后强制执行,当然态度还算温和。吐了的不算,再吃,重吃。看得蒋大妈心惊肉跳,你干脆给孩子嘴里放个漏斗!自己在一边,眼泪哗哗地。
一来二去,日积月累,这梁子可就结下了。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怜蒋大妈,国内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也曾叱咤风云。在厂子里搞工会工作,计划生育,婆媳关系,家庭矛盾,夫妻调解,都是她,大拿。“我自家就是干这个的。我会对媳妇不好?我会对孙女不好?我都是巴心巴肝。我跟你说我这三个月我都没下楼,还要怎么样,啊?我们也不是空手来的。光金首饰就花了6千多,那都是钱啊。我们又能有多少钱啊,都是拣好的呀。”
蒋父母半年签证到期的时候,延了一次,又多半年。然后蒋大妈不肯再延,要回去,并且发誓再不来了,“就算在地上给我磕三个头,都不来了。”
蒋老爹每日四烟,也不算随心所欲。
媳妇小景开始打听托儿事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孩子年龄倒不是问题,托儿所从8周大婴儿就开始收。钱是问题,一个月要一千多,快两千了。
老蒋两口子也吓了一跳。想不到要这么多钱。一会儿觉得自己的付出毫无价值,白干,心有戚戚;一会儿又觉得自己的无私伟大,只当给儿子作贡献。儿子干的是科学事业,给儿子作贡献就是向科学献身。
消息传回国内。“乖乖,美国娃这么金贵?一个月一千多美元,要划一万块钱了。不就是养个娃吗,带回来我给她养。”大儿子媳妇前些年厂里买断工龄,也就给了几万块钱,走人。盘算着要按这个价码,半年就回来了。这么好的事情,不能便宜外人。她不想想,小景如果肯出这个价出得起这个价,为什么还要忍受骨肉分离?为了照顾你再就业?人总是这样,站在自己的立场,徒增烦恼。
蒋老爹当初其实也是有盘算的。大儿子一家相对困难些,跟着他们老两口开伙,伙食费都是他们在贴补。孙子的学费课外辅导费也是蒋老爹在出。会读书的小儿子当仁不让是全家的颜面,大孙子以后出国也好读书也罢就靠这个叔叔了。一碗水总要端平。
可是在美国这一年呆下来,蒋老爹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一碗水不好端。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家长,他自然希望家道兴旺,生活蒸蒸日上,兄弟友爱,团结互助。但又似乎,那是别人的碗,不归他端。就算他想端,也根本端不上。
媳妇的强势,至少在经济上的绝对强势,对全家都是巨大压力。小蒋虽说长得高高大大,性格也还好,但习惯了象牙塔,不喜欢跟外界打交道,去看世人嘴脸。躲在他自己的安全区舒适区,comfort zone。在小景看来,不积极找工作,就是不思进取。乾道不举,坤道大张。
这种情况下,老蒋夫妇也不可能在美国长呆,何必受那个气?不如归去。
小景自律严谨,丁是丁卯是卯。她工资高,公婆在美这一年,报税的时候申报了dependent,退回来不少税。她就一五一十都给了他们。亲戚朋友面前,还是说得起话的。
在美国探亲的中国父母,有些长住的,甚至拿了绿卡,肯帮人带孩子,价钱比外面便宜一半。小景就找了这么个家庭托儿点,每天接送。此后小景生二胎,自己一手搞定。两个孩子在她的严格科学喂养下茁壮成长。恐怕成年后最大的烦恼是减肥。
而蒋大妈果然再也没有来。各端各的碗,各吃各的饭。
完整帖子:
- 探亲 - 眉子, 2018-06-29
- 写的实实在在,真真切切。赞好文笔! - 灶君, 2018-06-29
- 每次看姐的文,都好感慨。姐行文流畅,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形象跃然纸上。人们的性格,命运的轨迹,又是那么生动! - 修理小子, 2018-06-30
- 精确:) - 丽桥游子, 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