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战败后,选择了投降。自己率领核心部落让出了黄河流域中游的黄土高原,退到南阳盆地重新建立家园,中心应该在后来的陈地。原来散居中原地区的炎帝族人,群龙无首,彻底分化。一部分还能保留自己居住地的,服从黄帝这位新霸主,代表就是后来称为四岳的诸部族,被允许出席酋长联席会议。一部分选择继续抵抗,参加了蚩尤的九黎集团和黄帝的战争,再次战败,退守江淮,共同形成了三苗集团。那些被抢了土地的,有些逃进当地的山里,以牧羊为生;有些则向西撤退,寻找土地继续农耕,这一支形成了羌戎集团。 炎黄的融合,是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不是三战就结束了的, 也不是一代人的战争。整个“五帝”时期,领袖的首要政绩就是和“三苗”的战争。理由都是“幼苗弗率”、“暋迷不恭、侮慢自贤、反...
阅读全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晋 陶渊明 《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十 炎黄子孙的,说起神农氏炎帝,都是一把一把的泪。炎帝一族,那是悲剧,一个接一个的悲剧。但是时间擦干了,不,应该是晾干了眼泪。永远不会干的,只有口水。《新唐书》记载,唐代女皇武则天曾问臣下道:有学问的人谈起各氏姓由来,都说是炎帝、黄帝后裔,难道上古没有一般老百姓吗?这真是个好问题。 好问题就是不好回答的问题。即使炎黄并称,但谁让炎帝当年战败了的。炎帝族本是很古老根基很深的氏族。当年的人口和地盘要比“居无定所”的黄帝族大多了。可据今天好事者统计,在汉...
阅读全文
黄帝是哪儿人?这个比时间的问题还大。司马迁又等于没说。只给了些隐喻:“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 。提供有两点暗示:其一是黄帝可能不是中原原住民,是后来者;第二黄帝可能是游牧出身。这导致了无数猜想。黄帝究竟从哪儿来?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怕有二十个在争抢。都不缺是从浙江云南来的说法。当然,相比之下是从北方来的声音好像最高。 images/uploaded/2014081216373853ea42d296f46.jpg 黄帝是哪儿人,从哪里来? 司马迁说:“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五千年前的“国”或势力范围有这么广吗?即使司马迁也不能相信。为了自圆其说,就含糊其辞“迁徙往来无...
阅读全文
黄帝真正成为我们祖先的首席代表,还要等到西汉,并且是和儒成为一家独尊的学派分不开的。我们知道儒家的道统,直至战国还是是只追认到尧舜的。黄帝形迹,固然经稷下百家在战国时代大树特树,可依然是和什么赤帝白帝的并列在一起。《庄子》中借黄帝的口,说了很多道家的话。所以有汉初的皇室好“黄老之道”。这时还没有儒家什么事。从战国到西汉初,儒家实在是混的不得志。为了争取庙堂地位,就必须夺回话语权,而要夺回话语权,处在西汉的特殊环境中,就不得不认下黄帝这尊新神。而儒家当初可是极不情愿去认领别家的神的,所以在众多的早于尧舜的祖先传说中,主要选择性地承认了黄帝一个。 今天看似天经地义,当时的过程却血泪斑斑。儒家为了能占住庙堂,不仅把别人的神抬到了自家神的头上,叔...
阅读全文
我们肯定有祖宗! 我们需要一个共同的祖宗! 这在生物学上根本不是个问题。因为我们的存在,就是祖宗的存在。祖宗和我们,只不过是同样一些染色体在时间长河中使用的不同外壳而已。如果能像古埃及国王那样,一直坚持亲兄妹结婚生子,那他们直接就是祖宗自己。 当然,由于族外婚因(交配),就存在了基因交换和混合。越来越多的人,交织上了共同的祖先。同时,染色体自身也会产生变异,而且这种变异基本是恒速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变异现象当作“基因钟”。根据不同人的基因差别,推算出多少年前出于相同的基因(共同祖先)。Y染色体只有男性有,可以用来追踪男性祖先。复旦大学干了一件也不知道靠不靠谱的事:在今天中国人中收集了一些样本,推算出大约在五千年前,中国这片土...
阅读全文
阅读历史时,我们往往苦恼于有太多的爱恨情仇纠缠其中。正相反的是,考古挖出来的石头都是冷冰冰,似乎不能告诉我们古人的思想和感情。即使发现一些画像和雕像,也没法确定究竟是为了艺术还是为了巫术,形而上还是为了形而下。事情总有例外。当有一天,石头发疯发烫起来,我们就开始理解古人了。 石器从开始,就主要是采用比较坚硬的品种制作。燧石、水晶、石英脉都是最常见的。应为它们硬度高还容易打出锋利的刃口。一度衡量石器技术水平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在单位石头上,打出的锋刃长度多寡。到新石器时代,磨制工艺让可用的石料选材更广,以至于有用页岩(硬度很低)制作的石铲。主要是容易加工,加上耕作黄土特性比较疏松, 够用了。总之,一切考虑都是为了使用。直到有一天,我们的祖先...
阅读全文
中国有没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甚至文明?有疑问的只是外国人,我们则有书为证: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韩非子•五蠧》 可惜外国人读不懂中文古书。只好也让一个外国人站出来解答疑问:瑞典地质学家Johan Gunnar Andersson。这家伙取个中文名字叫安特生,却特不安生。他本是北洋政府农商部请来找矿的矿政顾问,却成天琢磨着收集古生物化石。他让中国助手们不论到哪里,都要帮他找化石。一次他的助手刘长山从河南带回来几百块石头,安特生发现...
阅读全文
贺新郎 读史 (1964 春) 作者: 毛泽东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好词!只是毛同学这里理论没有联系实践,第一句就出了偏差。人猿相揖别,究竟在什么时候,实在说不好。我们用过古猿,人猿,猿人等等名称,直立人的人种一个个出现,又一个个灭绝。到今天只剩下智人一种了。但是这些人或猿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砸石头作工具。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石器工具,制造于二百五十万年前...
阅读全文
魅影祖魂(一)没有人活在历史中 曰: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屈原 《天问》 历史上曾有过许多许多的人们,但并没有人生活在历史中。在历史中,我们都死了。 images/uploaded/2014072117413953cd50d3ce9f7.jpg images/uploaded/2014072117415853cd50e687cbd.jpg 好奇心害死王子屈原?你问得太多了!—— 尧舜禅让图砖雕:那衣服帽子都是什么Fashion? 我们天天说历史,其中包含有许多意义差异。台湾学者王明珂总结说:““历史”这个词,在中文里可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含义。其一,真正...
阅读全文
孙楚楼边,莫愁湖上,又添几树垂杨。偏是江山胜处,酒卖斜阳,勾引游人醉赏,学金粉南朝模样。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 戏曲究竟关不关兴亡,是个问题。《赵氏孤儿》和《桃花扇》,都被誉为爱国主义戏曲作品,却又从来费思量。《赵氏孤儿》是一部以家抗国的戏。如果要说在“新国”里宣扬“抵抗国家”就是对“旧国”的爱,或者旧主也姓赵但凡言“存赵”就是爱旧主,倒也几分说得过去。《桃花扇》就更复杂,本戏的超级粉丝梁启超先生话说得很重:“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很像今天在网上骂别人汉奸者的言语,直欲堵住一切怀疑之口。不过,“兴亡”有多关“爱国”,或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有多少重叠,仍然是个问题。 国家作为一种社会...
阅读全文
1 2 3 4 5 6 7 8